科室發展
1960年,醫院開展介入診療技術,1992年,成立導管室,隸屬放射科。2004年,建立介入中心,科室位于小兒科西鄰,面積100平方米,成為獨立的醫學科室,副院長顏安佩擔任科室主任,心內科主任吳明永擔任副主任,李敏任護士長(主管護師),成員有劉秀蘭(主管護師)、曹玉梅(高級技師)。2007年,心內科副主任張道華擔任科室主任。2010年,招聘張景旺(護師)。2012年,更名為心臟介入科,科室搬遷至綜合病房樓地下1層,面積200平方米。夏紫夢(護師)到介入科工作。同年,心內科副主任晁銀霞擔任科室主任。同年,科室招聘曹慶(技師)。至2016年6月,科室人員8名,1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2名主管技師、1名技師構成。年完成醫療任務2000~3000人次。科室開展項目從最初的心臟介入診療發展到多學科介入診斷及治療,是菏澤市衛計委公布的重點科室之一。
 心臟介入科工作人員
項目技術
建科之初,科室主要開展心臟大血管造影、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造影+PCI(冠狀動脈擴張支架植入術)、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射頻消融、全腦血管造影、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等介入診斷治療。隨著機器設備的發展進步,人員技術的成熟,除以上常規手術外,2005年,科室首次完成心臟起搏器的永久植入,2007年,與小兒科合作開展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治療手術。以上技術項目均填補地區項目空白,處全區新技術領先地位。
至2016年6月,已開展介入診療。冠心病的介入診療有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介入治療、各種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包括旁道、雙經路射頻消融術,房速、房撲和特發性室速射頻消融術、臨時及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包括單腔、雙腔及三腔起搏,體內自動除顫起搏器植入術、先心病的介入治療有PDA、VSD、ASD封堵術,肺動脈瓣狹窄球囊成形術、經皮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成形術、各種心導管、全腦血管造影術和脊髓血管造影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腦動靜脈畸形栓塞術、頭頸部經皮血管成形術及支架植入術、頸動脈海棉竇瘺封堵術、Galen大腦大靜脈瘤栓塞術、閉塞性腦血管病溶栓術。
 美國GE高檔血管造影機
醫療任務
2004年,完成醫療任務30余次。2005—2012年,完成醫療任務2000余次。2013年,完成醫療任務1135余次。2014年,完成醫療任務1800余次。2015年,完成醫療任務2200余次。
 飛利浦數字血管造影系統
設備發展 2004年6月,介入中心引進AdvantX
Lcv+(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Lead-2000多導生理記錄儀、RFG-2000射頻消融治療儀、TEC-7621除顫器、Dash 4000監護儀、Mark
V高壓注射器、2351A A-V起搏系統分析儀、導管工作站及數據處理站等。2012年,科室引進飛利浦DSA Allura Xper FD
數字血管造影系統(大C臂),Allura Xper
FD較原有血管造影機定位更靈活、更準確,圖像分辨率高,微血管顯示更清晰、直觀,可滿足全身各部位投照需要,減少投照次數及造影劑用量,輻射劑量減少40%,有效減少病患于醫生在介入術中的輻射,設備的投入使用使許多高風險、高難度的介入手術能更有效、更順利地開展。2012年7月,科室引進HL—100F射頻消融治療儀、MEDTRONIC起博系統分析儀、Smit工作站及3D—RA數據處理站。2013年,科室引進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博),極大地提高了PCI(冠狀動脈擴張支架植入術)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