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頂上的藍色燈光不停閃爍,急救車總是來去匆匆;他們大步流星,奔走在一位又一位急救患者之間。在菏澤市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市立醫院急救中心運轉依舊緊張、高效。

嚴謹閉環管理,收治病人有序進行
市立醫院急救中心承擔菏澤市急危重癥救治任務,疫情期間在有限的人力資源的情況下,從未拒絕任何區域的就診患者。正如往常一樣,急救中心每天收治約70個病人,雖是平常事,但在非常時期要做好也并非易事。“目前科室分五個病區,分別為院前急救,急診門診,eicu,急診內科,急救外科。各病區在疫情期間保持高效運轉,對各類患者做到精準分流,堅決執行院疫情指揮部的各項規定及流程,嚴格實施閉環管理。”急救中心主任、創傷骨科主任馮濤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哨點”,預檢分診工作是“疫”線防控的重要環節。醫院預檢分診發揮著“過濾器”和“安全屏障”的作用,看似簡單的一張桌子、一個登記本、一瓶手消,醫護人員們以此為陣地做好“偵察兵”,刨根問底詢問患者的流調史,把好人民群眾安全就醫的第一關。同時,醫院還設立了緩沖搶救點,進一步保證危急重患者的搶救,全力保持生命通道的暢通,同時提高了醫院的防疫水平。120指揮中心更是與死神賽跑,他們需要隨時轉運病人,或上門救治,有些病人病情、流調史不確定,他們就積極發揮早期分診的作用……急救中心在特殊時期成為前沿陣地,既承擔危重癥患者救治任務,還頂著巨大的防控風險,雖然忙碌,但是醫護人員們猶如上了發條一般,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急救人”步履不停奔走在一線
疫情初始,為將疫情防控和正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急救中心的醫護人員選擇堅守一線,休息、吃飯都在醫院,鋪上薄薄的被褥就席地而睡,蹲在擔架車前大口大口地快速就餐。全市實施靜態管理后,為避免讓醫護人員處在封控區和管控區,保障人力資源不丟失的同時,讓大家得到充分的休息,醫院就采取從酒店到醫院兩點一線的方式輪休,但仍有人選擇全天候的守在工作崗位上。
自疫情發生以來,馮濤都未離開過醫院,他隨時都要準備調度物資、人員,督導防護工作。每天勉強抽空休息一會,累計只能睡3至4個小時,現在的他已經十多天沒洗澡、沒換衣服。馮濤告訴記者:“我們不能因為疫情而耽誤工作,把疫情下的急救工作當作是一種歷練和考驗,醫院厚積薄發,我們應對從容。”59歲的急診外科主任醫師牛軍在崗位上堅守了三天兩夜,年齡較大,體力無法允許他長時間工作,但信念堅定,醫者仁心又一次次激發他堅守在崗位上。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家不約而同地舍小家為大家。急救外科二病區的年輕人居多,在休息區總能聽到這樣的話語,“媽媽在醫院替病人打敗病魔呢,像寶寶看的奧特曼打怪獸一樣”“我和媽媽都要上班,你要在家好好聽爺爺奶奶的話”“爸媽,不用擔心我,你們買好菜和米,少出門”……電話的另一頭往往都是“家里一切都好,不必擔心,你自己要做好防護”。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逆行勇士們與親人的對話,有太多的不舍與牽掛,但更多的是他們要在疫情戰役中為人民群眾點亮曙光的堅定信念。
菏澤市立醫院急救中心醫務工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中堅守,體現了醫院的責任與擔當,他們用“菏心抗疫”、仁心仁術,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