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眼瞼下垂好多了,真是太感謝李醫生了。”近日,81歲的劉奶奶在進行介入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手術后,恢復良好,如今笑容滿面、精神矍鑠。

這是我市獨立完成的第一例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標志著我院卒中中心在腦血管病治療水平再上新高度。

血流導向裝置也叫密網支架是顱內大型和巨大型動脈瘤首選治療方法,支架釋放技術難度高,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患者劉奶奶今年81歲高齡,因“右側眼瞼下垂伴視物重影半月余”入院菏澤市立醫院。經核磁共振和MRA檢查提示右側海綿竇段動脈瘤,進一步經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動脈瘤大小為11x12mm,瘤頸13mm,屬于大型動脈瘤,患者眼部癥狀考慮為動脈瘤壓迫海綿竇部位顱神經所致,需盡快解除占位效應以緩解癥狀減少痛苦。

術前卒中中心團隊進行多學科討論一直認為:該病例診斷和手術指征明確,傳統治療方案為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該方案缺點主要是復發率高,占位效應緩解率低。首選的方案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該方案只需植入一枚高金屬覆蓋率的支架且不用填塞彈簧圈,利用其良好的血流導向作用達到治愈動脈瘤的目的。
“血流導向裝置植入對支架釋放技術要求高,患者已81歲高齡且路徑極其迂曲,很可能存在支架推送困難,釋放支架張力不好控制;另外,動脈瘤瘤頸寬,釋放技術要求高,支架有可能掉進動脈瘤內導致手術失敗;再者,患者大腦中動脈動脈硬化斑塊中度狹窄,反復調整支架血栓事件發生率高。”市立醫院醫務部主任吳保凡告訴記者。
面對重重壓力,5月9日,主治醫師李文帥在張全忠副院長指導下,按術前計劃在全麻下為患者進行介入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手術,“在手術中,一次次尋找釋放點,失敗了就再找、再釋放,整個釋放過程接近一小時。”李文帥告訴記者,當時心想不能放過任何一絲希望。汗水已經濕透了李文帥的全身,經過將近3個小時的手術,手術順利完成。
“病人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病情平穩,無神經功能障礙,眼瞼下垂也明顯好轉,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吳保凡說,血流導向裝置目前主要在省級以上醫院開展,此次復雜高難度手術順利完成必將為區域內復雜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