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離開湖北黃岡的前一天,菏澤市立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張一卓寫下了自己的離別感言
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3月23日訊(記者 王文文)“再見,大別山!再見,黃岡!離別在即,依依不舍……”在離開湖北黃岡的前一天,菏澤市立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寫下了自己的離別感言。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華大地,1月28日,張一卓作為山東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之一緊急馳援湖北。白衣執甲,今朝凱旋,經過50多天的持續 奮戰,在3月18日,張一卓所在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他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黃岡答卷”。3月21日,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紛紛從黃岡撤離,平安凱旋。
醫者仁心,隔離病房就是他們的“戰場”
對“白衣天使”來說,隔離病房就是他們的“戰場”,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的他們把患者的命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因為對他們來說救治患者,是他們的職責所在。自3月10日開始,他們開始視頻講課培訓,每周3次,為了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們的培訓時間統一定在了晚上7時到9時,主要是幫黃岡區縣的醫護人員總結提高他們的救治水平和總結醫護經驗。
談到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清零之后的感受,張一卓說道:“當時心中如釋重荷,眼前不時展現著一個個從這兒走出去,經過我們共同努力治愈的一位患者。看到熟悉的房間,熟悉的一張張病床,那是我們曾經奮斗過的地方,流過汗、流過淚、拼過命。初來乍到時,我們帶著家鄉人民的囑托和期望,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心中充滿對兇殘病毒的挑戰和恐懼,義無反顧地進入空氣中都充滿新型冠狀病毒的隔離病房后,面對不幸的感染者,被病痛折磨的呼吸筠迫,那渴望的眼神,那求生的欲望,那一張張痛苦的臉,那信任的眼神……我們沒了害怕,沒了顧慮,醫者的責任擔當,共產黨人的信仰和初心使命讓我們護佑生命的信念更加堅強,我們日夜奮戰,晝夜守護,有老人,有孩子,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和知識素養,成功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者。
病區“清零”,交上一份滿意的“黃岡答卷”
3月18日,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清零”,也讓黃岡的這場戰“疫”宣告結束。“零”的出現,是他們奮戰50多天勝利的成果,是他們堅守50多天交出的最合格的“黃岡答卷”,更是讓他們收隊回家最安心的字眼。“清零”之后,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進行了簡單的交接工作,很快,在3月19日,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還沒來得及懷念黃岡那座城市,他們就接到了返程的通知,那意味著,他們向廣大市民上交了一份滿意的“黃岡答卷”。
張一卓回憶起在黃岡的50多天時間里,每天他們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而在醫生和患者之間也發生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有感動、悲傷,也有焦慮和無奈。對張一卓印象最深的是特殊場景之下的那種醫患關系。有位患者在出院的時候,特別不想走,她說:“在這里大家一起做康復操,吃一樣的飯菜,接受一樣的治療,還有醫護人員貼心的鼓勵和護理,有你們山東醫護在,我們心里就踏實。”話雖樸實,但確是那么鏗鏘有力,令他們信心倍增。
凱旋而歸,接受民航界最隆重的“過水門”儀式
臨走的時候,對他們來說,以往的精疲力盡已全然消失,有的更多的是不舍。3月21日,凌晨4時多,張一卓起床收拾自己的行李。“之所以起那么早收拾行李一是就要回家了,心中有很多不舍和留戀。回想起在黃岡的日日夜夜,生死與共,共克時艱的戰友,共同守護的患者,有喜悅,有淚水,有失眠,有無助,思緒萬千,像電影回放一樣,再一個是離開時一定要把賓館打掃的干干凈凈,讓房間像初來入住時一樣整潔。”張一卓說。
“感謝你們來我們黃岡救人,我心中一直掛念著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在這50多天的時間里,24小時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司機師傅、廚師等保障人員,也是非常辛苦,為了把平時積聚在心頭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臨行前,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向司機師傅、廚師等保障人員一一道別。“離開黃岡的那天,讓我感動的事很多,一是那個路邊早早等候我們,送別我們的大娘,二是那只我們山東省第二批醫療隊養了50多天的流浪狗,始終不舍得我們離開,還似乎流下了眼淚,再有就是十里相送的黃岡人民,我們幾乎都是哭著離開的。”說到這里,張一卓幾度哽咽。坐上大巴車,張一卓與黃岡市民揮手道別。
3月21日下午3時左右,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從武漢天河機場返程,4時多載有英雄的飛機便抵達濟南遙墻機場。飛機停穩后,兩輛紅色消防車分別從兩側噴出水霧,以民航界最隆重的“過水門”儀式,為醫護人員“接風洗塵”,停機坪上“抗疫英雄,歡迎回家”等橫幅格外醒目。醫療隊員們面帶笑容,手持國旗步出機艙,在停機坪上列隊集結。隨后,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根據安排到齊河藍海御華孔雀王酒店進行14天的隔離。“回到家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日夜牽掛著的80多歲長年多病的父母,還有妻女和其他家人,還要見見朝思暮想的同事和朋友。”張一卓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