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陰歷大年三十的晚上,對于菏澤市立醫院呼吸內科二病區副護士長潘秋玉來說,是個不眠之夜。因為次日她就要隨山東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抗疫前線了,看到身邊熟睡的兩個孩子,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兩天前,當潘秋玉得知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大有蔓延之勢,出于職業的敏感,作為呼吸內科二病區副護士長的她毫不猶豫的遞交了請戰書,主動要求在需要時隨時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斗。
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10歲,略有些懂事,兒子剛剛3歲,還沒上幼兒園,正是需要媽媽陪伴在身邊的年齡,平日里孩子比較挑食,只喜歡媽媽給他做的飯菜,如今他所依賴的媽媽就要離開他到前線去,而且暫無返回期限,盡管晚飯時已和孩子爸爸做了詳盡的安排,她總覺得還有什么沒有交代,就這樣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忍不住一遍又一遍擁抱熟睡的孩子........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時刻記得自己的護理職業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無時不在踐行率先垂范的初心;微信上肺炎疫情動態隨時刷新著冠肺確診例數,戰斗在抗疫一線連續多日沒有休息的護理同仁,都令她十分的焦灼,剎那間,逐漸增長的數字就像吹響的號角,抗擊疫情的戰鼓在靜靜的夜里擂響。
在菏澤醫專就職的愛人得知她的這一決定后,主動承擔起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其實,兩天前,潘秋玉就敏銳的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有可能會支援前線,就和愛人商量退掉了原本計劃春節外出旅行的機票,并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時刻準備著召喚。作為半個同行的愛人十分了解這份職業的責任和使命,也明白她果斷支援前線的心情和決心,盡管家中有年邁的需要照顧的兩個老人和孩子,他考慮再三,最后還是欣然支持秋玉馳援湖北抗擊疫情。臨行前,他溫情的告訴她“做好防護,照顧好自己,家里有我,不用擔心,望你平安歸來!”,他的理解和支持領她動容,于是匆匆收拾行李,揮手告別家人,隨山東醫療隊搭上飛往武漢的航班。
黃岡是除武漢之外的疫情重災區,她們被安排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此醫療中心還沒到交付使用的日期,因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臨時用作收治病人的場所,醫院條件遠沒有想象中的好,空曠而略顯冷清,她們團隊一刻也顧不上休息,立即行動起來,進行衛生清掃,病房規整,物品歸位等等。經過團隊一天一夜的奮斗,終于使病房初具收治病人的條件,整理完的那一刻,她累的癱坐在旁邊的一個椅子上。
病房啟用第一天,就收治了50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出于盡可能的減少接觸的人員,病房未配保潔工人,她們護士除了為病人做治療及護理外,還要肩負起做衛生清潔的任務。穿著厚厚的雙層防護服,戴著雙層口罩和有些重量的眼罩,鞋子上再套一個橡膠鞋套,走起來比平時費力,這還不算什么,重點是呼吸很不順暢,防護口罩的致密性很強,外加一層外科口罩,每吸一口氣似乎都要用力才行,更不用說持續活動并拖地了,“有時候感覺悶的很了,就改用嘴呼吸幾次”她說。而戴眼罩時間長了,霧氣會越來越多,最后凝結成水珠,順著面頰流進嘴里,充滿澀澀的咸味,最擔心越來越多的水汽把口罩弄濕降低隔離效果。穿上防護服,只露出一雙眼睛,走對面誰也認不出誰,為了好辨認方便工作交流,就在防護服上寫上名字,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在病房里穿梭,招呼之前都要先看一眼對方衣服上的名字,這個時候,原有的那點陌生和恐懼早就跑得無影無蹤,大家都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面對疫情,同心協力,共擔風雨。就這樣穿著厚厚的鎧甲一上就要八個小時,一個班次下來,往往渾身濕透。怕穿著防護服不方便如廁,上崗前不敢喝水,每次她都要堅持到下班才能去一趟衛生間,喝上一杯水,每到這個時刻,她都感覺喝的每一口水都是甜的。鼻梁和面頰早就被眼罩壓出了深深的印痕,每次洗臉都隱隱作痛,但是,在生死時速的救治現場,有誰還會在意到這些?她們爭分奪秒的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自身的這點不適都變得微不足道。
在她所分管的病人中,有一個中年男士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發現這個患者自入院后和其他患者有所不同,為他做治療時,要么一言不發,要么忽然暴躁惡語相加。有一次,他家屬打電話說為他送來了生活用品,剛放下手機他就對著護士吆喝:“我的東西在哪里?趕快給我拿來!”,護士趕忙去問,因為護理工作繁忙,時間稍微久了一點,他就大發雷霆,出言不恭,其他護士都不敢和他溝通,作為組長并有著19年護齡的潘秋玉深深知道,傳染病患者內心所要承受得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不可避免的焦慮會伴隨很久,她急忙走到患者床前,語言輕緩的說:“您好,請放心,您的物品我馬上就去問,一會就給你拿過來。您現在身體虛弱,要保持體力,盡量不要大聲說話,好嗎?”,那男士聽到這些,表情稍微放松下來,潘秋玉接著問:“房間有些干燥,需要我給你倒杯水嗎?,這個臥位還舒適吧?”邊說邊為他整理了一下下滑的被子,病人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過一會,他問了一句:“你們是從山東來的嗎?”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破天荒的說了句“謝謝!剛才是我態度不好。”那一刻,仿佛云開霧散,春暖花開!潘秋玉舒了一口氣,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潘秋玉(中)和她的同事
還有一位老人,剛進病房的時候病情比較重,整天郁郁寡歡,飲食也不多,每次為他輸液時,秋玉就會主動打招呼:“大爺,我給你來輸液了,今天想吃些什么?”就這樣邊穿刺邊聊天,以緩解老人的壓力,開飯了,就把飯菜送到老人眼前,幫助他吃完,并為他收拾整理餐具。經過幾天治療癥狀逐漸好轉,老人臉上終于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有一天,老人突然說:“你們山東人很實在,你們來了我就放心了,感謝你們!”說完還雙手合十做叩謝狀。瞬間,一種成就感涌上心頭,那一刻,她意志愈加堅定,決心與疫情抗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