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菏澤市立醫院百科講壇第53講——“藥量”你用“好”了嗎?本期講壇由菏澤市立醫院副主任藥師孫國棟進行現場授課。醫院職工、患者及家屬、附近居民到場聽課。
據了解,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從1998年的500例,增長到2017年的1205848份,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902份。排名前五位是:山東、安徽、河南、江蘇、浙江。新的和嚴重的報告241451份,占報告數的20.02% 。
孫國棟講到,要加強個體化用藥(預見性的精準治療);個體化用藥,就是藥物治療”因人而異“和” 量體裁藥“。根據不同患者的遺傳因素(即藥物代謝的基因類型)、性別、年齡、體重、病理生理等特征,制定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方案。 打破“經驗醫學”和“循證醫學”的事后分析處理模式,開啟預見性的精準治療模式。
指導個體化用藥的目的是提高治療效果(發揮最大藥效)并保障安全用藥,適用于以下人群:1、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的人群;2 、有過藥物不良反應史的人群; 3、有藥物不良反應家族史的人群; 4、擬使用可能誘發不良反應的藥物(如別嘌醇、卡馬西平等)的人群;5 、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的人群; 6、重視安全用藥的人群。
藥品拯救某一特定人群生命的同時對個體可能存在巨大風險。孫國棟提醒大家:藥品是人們和疾病戰斗的武器之一,但在藥品的使用過程中,目前仍存在許多不合理現象,比如不規范用藥、超適應證用藥、濫用抗生素等。這些輕則引起毒副作用,重則可能危及生命。希望大家通過合理用藥活動樹立正確的用藥觀念,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多了解一些常見病的預防和用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