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血白蛋白在臨床上有藥用價值
人血白蛋白在臨床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藥用價值,是血液總滲透壓的主要調節物質,具有維持血液正常滲透壓的功能,具有運輸作用、解毒作用和抗休克作用。含量20%~25%的白蛋白液體是高滲液體,能調節因膠體滲透壓紊亂而引起的機能障礙,如浮腫、腹水等。每5克白蛋白在維持機體內的膠體滲透壓方面,約相當于100毫升全血的功能。
2、使用白蛋白有嚴格的適應癥
白蛋白主要用于失血創傷、燒傷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損傷引起的
顱壓升高,肝硬化、肝功能嚴重受損及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低蛋白血癥的防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還可用于心肺分流術、燒傷的輔助治療、血液透析的輔助治療和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一般健康人群是不宜作為營養補充的。單純維持血漿白蛋白的濃度以及作為代替全血,與紅細胞縮液合并使用也是不妥當的;更不宜與血管收縮藥、蛋白水解酶或含酒精溶劑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因為本品有高滲作用,過量注射時,可造成脫水、機體循環負荷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特別是對于白蛋白有嚴重過敏史、高血壓患者、急性心臟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者、嚴重貧血患者、腎功能不全者都是禁用的。同時孕婦或可能懷孕的婦女也應當慎用。若需治療,應在醫師指導和嚴密觀察下使用。
3、怎樣科學合理使用白蛋白
為防止大量注射時肌體組織脫水,專家建議上述適應癥患者一般采用靜脈滴注或靜脈推注。滴注速度應以每分鐘不超過2毫升為宜。但在開始15分鐘內,應特別注意速度緩慢,逐漸加速至上述速度。使用劑量應嚴格遵照醫囑,一般因嚴重燒傷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克,隔4~6小時重復注射1次。在治療腎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癥時,可每日注射本品5~10克,直到水腫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復正常為止。但在使用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白蛋白制劑開啟后應一次輸注完畢,不得分次或輸給第二人使用;
(2)輸注過程中若出現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輸用;
(3)有明顯脫水者應同時補液。
雖然目前的人血白蛋白制劑,是經過嚴格加熱消毒處理的,一般來說比較安全,但不是什么人都能使用的。應用不當弊大于益,還可能帶來許多不良的后果,也不能完全避免肝炎、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感染的可能。在大劑量輸注時,白蛋白經過人體分解后,重新組合成蛋白質的再利用率相當低,不僅不會增強體質,反而還會加速自身白蛋白的分解。白蛋白制劑中的若干生理活性物質,如微量內毒素、血管舒緩素可能發生作用,使人出現血壓下降、休克等循環紊亂,甚至有可能引起免疫力功能下降。偶爾可出現小寒戰、發熱、顏面潮紅、皮疹、惡心嘔吐等癥狀。快速輸注可引起血管超負荷導致肺水腫及過敏反應。
為進一步規范人血白蛋白的合理應用,請臨床各科室嚴格把握適應癥,將白蛋白用于因失血、創傷及燒傷等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大腦損傷所致的腦壓增高,以及白蛋白低于25克/升的重癥患者或低于30克/升的 肝硬化、癌癥腹水或胸水患者,充分發揮白蛋白的急救作用,保證危重病人搶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