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 又稱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征征,是與髖關節運動相關的臨床疾病,是指由于髖臼或股骨的形態異常,加上劇烈的髖關節運動,反復碰撞、損傷關節內的軟組織結構,導致髖關節疼痛的一種臨床病癥。
癥狀表現
1、疼痛:疼痛部位一般集中在髖關節外側的大轉子區域,將手擺成“C”形卡在髖關節位置,整個“C”字

2、髖關節絞鎖、彈響和不穩定感。
3、 "死腿征",即在改變體位(如久坐站立或轉身)時髖關節出現較重的疼痛或絞鎖,但活動片刻后恢復正常。
分型
1、凸輪型,在股骨頭頸部出現凸出部份,在活動時撞擊髖臼緣;
2、鉗夾型,髖臼緣凸出,當股骨頭內旋時出現碰撞;
3、混合型,在活動時髖臼與股骨頭突出部份同時碰撞。

查體
專業的體格檢查發現髖關節周圍壓痛及活動受限,以髖關節屈曲90度內收內旋、外展外旋受限最為明顯。特殊檢查還應進行前后撞擊試驗、Drehmann試驗。

(1)前方撞擊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屈髖90°時,被動內收、內旋髖關節,出現可復制的疼痛。
(2)Drehmann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在髖關節屈曲過程中出現不可避免的被動外旋活動。
(3)后方撞擊征:患者仰臥位檢查,陽性表現為髖關節完全伸直時,被動外旋髖關節引起疼痛。
治療
一、保守治療:適用于疾病早期,生活和工作影響不顯著的患者;髖關節盂唇損傷不明顯的無癥狀患者;對日常生活工作影響少,對生活質量要求不高的人群;高齡,運動需求低的患者;具體措施:1.止痛(非甾體類抗炎藥等);2.營養關節(軟骨保護類藥物等);3.物理治療(沖擊波治療等);4.改變生活和運動方式。
二、髖關節鏡手術治療
(1)適用對象: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難以忍受的髖關節疼痛或絞鎖癥狀顯著;盂唇損傷明顯的年輕/運動需求高的患者;核磁共振及X線片顯示病變重的患者;
(2)措施:①去除增生的炎性滑膜;②關節鏡下股骨頭、股骨頸或髖臼成型術;③修補撕裂的盂唇;④清理變性的軟骨關節鏡下縫合撕裂的盂唇;
髖關節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單個切口大小約1cm,關節鏡下操作跟常規手術相比,對髖關節周圍組織和肌肉破壞小,恢復快。髖關節術后恢復期需要根據手術中盂唇是否縫合決定,一般術后6周內拄雙拐,而后逐漸棄拐,負重行走,6個月完全恢復正常生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