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癥狀
膽結石病發作時,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多樣化。當肝內膽管結石降入肝外膽管造成腸道梗阻或急性炎癥時,可發生上腹絞痛、寒戰、高熱及黃疸等化膿性膽管炎。若結石未脫落進入肝外膽道時,有時也會并發感染,此時可出現寒戰及高熱等敗血癥癥狀,嚴重時出現中毒性休克。但病人可以不出現腹部絞痛及黃疸,患膽囊結石睥病人,常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胃飽脹,噯氣及食欲不好等。急性發作時,多有劇烈絞痛、黃疸和發熱癥狀。其發生機理多是膽結石突然阻塞了膽囊管或膽總管所致,如果阻塞現象長時間不能排除,就會引起相關的合并癥,常見的有感染性中毒休克、肝膿腫、敗血癥、肝細胞功能衰竭,心律不齊,膽道出血和膽囊穿孔等癥。
膽結石是怎么形成的?
膽結石除膽囊里可發生膽結石外,凡是膽道系統膽汁流經的地方,都可發生結石,如膽道的肝外和肝內部分。肝內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于肝葉內的肝膽管分支;肝外部分包括肝總管、膽囊、膽囊頸管、膽總管、壺腹部,結石可以就地產生,也可以來自上面的膽道隨膽汁流下來。
膽結石病即膽道內膽汁的某些成分(膽色素、膽固醇、粘液物質及鈣等)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石頭導致的疾玻結石可以發生在膽道的任何部位,但是大多數人是不會發生膽結石病的,這是因為膽結石的生成必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在膽道內形成結石。膽結石的發生與飲食、感染、膽汁停滯等因素有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促進膽結石病的發生呢?
膽結石的形成是一個慢性復雜過程,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可預防本病的發生。首先,由于長期食入高糖、高脂膳食者,可造成膽汁中三種脂類(膽固醇、卵磷脂、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過飽和而引起膽固醇結石。
其次,與膽固醇結石相反,慣用低蛋白、粗碳水化合物飲食者容易發生膽色素結石。在農村,沿海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膽紅素結石的發病率高。膽汁培養帶有大腸桿菌生長,大腸桿菌在繁衍過程中產生酶,超過膽汁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內酯對其的抑制作用;使結合膽紅素水解,而形成膽紅素結石。
如何預防膽結石的發生?
針對膽結石發生的病因,預防膽結石,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
1、 注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高脂肪食物的攝入要適量。
2、 保持大便暢通。六腑以通為用,肝膽濕熱,大便秘結時,癥狀加重。所以保持大便暢通很重要。
3、 改變靜坐生活方式,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適時減肥。
4、 要養性,少發火。長期家庭不和睦,心情不暢的人可引發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
5、 克服不進早餐的不良習慣,以避免脂肪堆積,進而導致膽結石。
6、 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腸道寄生蟲病和腸道感染是我國膽囊結石的主要病因)。
7、 定期體格檢查,一旦發現結石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