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腿、下蹲、屈伸........這一系列“簡單”的康復訓練動作,看似每個人都能模仿,每個人都能在家自己完成。但實際上,這樣的動作背后卻大有乾坤,包含了神經學、骨科學、解剖學等多學科的內容。
康復訓練就和服藥治療一樣——分量多少、訓練時間間隔多長、訓練強度等都有嚴格的把控。藥吃多了會有副作用,吃少了達不到治療效果;康復訓練也是如此。
正因為康復訓練的嚴謹性,患者才需要到醫院康復科或康復中心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指導。
康復需要專業的康復計劃
康復治療是使病、傷、殘人群康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神經科患者??祻椭委煵皇强捎锌蔁o的輔助性措施。臨床上,老年病、急性腦血管病、骨關節手術等患者,一定不能忽視早期的康復干預。手術再好,如果不注重科學的康復訓練,也不一定能盡快恢復其功能。
因此,不能把過多希望寄托在輸液、吃藥上,雖然它們有可能會防止疾病復發,但降低不了致殘率。
很多患者家屬不了解什么時間開始康復效果最好。
實際上,在脫離急性發病期、病情穩定后,根據醫生的醫囑,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就會到病床邊進行康復的評定,為患者制訂個體康復治療計劃,進行早期的肢體訓練、言語訓練、吞咽訓練等不同方式的康復干預,以便最大限度地治療患者的功能障礙,使其殘疾程度降至最低,回歸家庭和社會。
針灸、按摩不等于康復
康復是主動進行科學鍛煉,不是被動享受按摩。有些患者認為康復就是按摩,但長期被動接受按摩并不能達到康復效果??祻偷哪康氖且诤芏痰臅r間內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康復訓練的過程是使被疾病剝奪的部分能力重新再獲得的過程,而不只是做按摩等被動的活動。康復需要患者主動參與,要在疾病恢復的早期強調主動再學習,最大限度地恢復失去的功能。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可用于很多疾病的康復,如針灸在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協同治療作用。但是,針灸只是康復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代替全部的康復治療,只有針灸和現代康復治療技術有機結合,才能使患者恢復功能,重返社會。
康復訓練切莫急
有些患者知道如果不做康復,搞不好會造成終身殘廢,所以急著活動。但也有些患者不敢活動。實際上,盲目急于活動和不敢活動都不可取。 如果康復方法錯誤,會導致一些“刻苦訓練”的患者越練越壞。
比如某位45歲的男性患者,半年前腦出血造成右側偏癱和言語不清,家人和病人在沒有康復醫生和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自行積極訓練并配合針灸治療。患者患病初期肢體肌力很差,連坐都坐不穩,根本不具備行走的平衡能力,于是就用繩子套在癱瘓腿上,自己拽著繩子走。

可是,這種錯誤的早期康復鍛煉方法,不僅沒有讓患者的肢體功能得到恢復,反而造成了右側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攣縮畸形,給后期康復增加了難度,效果也不好。
有些患者認為,要等病好得差不多了再考慮康復治療。事實上,這樣會錯過康復的最佳治療時期,造成終身遺憾??祻蛻撛谥匕Y、急救、昏迷時第一時間進行。
例如,腦出血患者、腦梗死患者、腦外傷患者等,經過手術或輸液,待生命體征穩定之后,下一步緊接著在病床邊甚至在監護室就應進行康復治療。部分患者甚至在手術治療前就要進行康復干預。超早期康復能夠避免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偏癱肩、偏癱肩手綜合征等很多并發癥。
抓緊開始康復的正確時機
腦梗死康復治療應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不再加重后48小時內開始;腦出血康復治療應在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不再加重72小時內開始;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復治療應在在骨科臨床處置完成后24小時開始;膝關節、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治療應在術后24小時開始;顱腦外傷患者的康復治療應在神經外科專科處理完成后72小時內開始。

適度訓練、以防損傷
由于中風患者存在著腦組織的損害、肢體的感覺功能障礙和肌肉張力異常,因而對僵硬關節的活動訓練一定要注意力度和活動范圍。
例如,一位患者由于韌帶和關節囊的老化,平時手臂向前抬起時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只能達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繼續向上抬舉,就會感到肩部疼痛,同時肌肉也會出現反射性收縮,以對抗不適當的運動。這就是自我保護。
如果保護機制不存在了,肩關節任由外力拉到平時不能達到的活動范圍,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等組織就會受傷,患者家屬或沒受過專門訓練的護理人員出于對患者的關心,希望其早日恢復運動功能而貿然在其患側肢體不能主動做各種運動時幫其做過多的被動運動,就極易造成患者軟組織損傷,甚至引起關節脫位和骨折。
雖然有些損傷較輕微,損傷后從外表看不到紅腫、淤血等現象,但這些損傷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引起關節內部的慢性炎癥和粘連。這種損傷最常出現于肩關節和髖關節。
看似簡單的康復動作原來這么講究,你還覺得康復訓練是容易模仿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