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超過60歲、體重過輕、40歲后的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厘米以上、經常過量飲酒、父母中一人有駝背狀況……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提出的19道骨質疏松癥1分鐘自測題,只要有一項你點頭確認,說明你已屬于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專家推薦您進行專業骨密度檢測。

日前,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七家學術機構聯合發布了《“關愛骨骼,終生無骨折”聯合提示》(以下簡稱“聯合提示”),以提醒公眾關注骨質疏松癥防治,遠離骨折危害。
曬太陽的最佳時間你知道嗎
人的全生命周期都應關注骨骼健康。在年輕時獲得最佳骨量,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這其中就包括,每天保持充足光照。上午11點到下午3點間,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曬15-30分鐘,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盡量不涂抹防曬霜,以免影響日照效果,但要注意避免灼傷。
攝入足量鈣。食物是人體攝入鈣的重要來源,平衡膳食以及選擇富含鈣的食物對預防骨質疏松癥至關重要。推薦18-49歲成年人每天攝入800mg鈣,50歲以上的人每天攝入1000mg鈣。
堅持適量室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推薦健康成人每周應至少進行150分鐘(2小時30分鐘)至300分鐘(5小時)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1小時15分鐘)至150分鐘(2小時30分鐘)高強度的身體活動,或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和高強度身體活動的等效組合,有氧運動最好均勻分配在一周內里;每周至少有2天或以上的抗阻練習,鍛煉包括腿、臀、背、胸、腹、肩和胳膊等部位的全身主要肌肉群。
高危人群最好做骨密度檢測
2018年國家衛健委首次發布的中國居民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骨質疏松癥患者中超九成不知道自己患病。“聯合提示”中提出,骨質疏松癥是慢性疾病,雖多在老年人群發病,但其發生、發展通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專家建議公眾積極進行骨質疏松癥1分鐘自測(見文末)。若判斷為高危人群,推薦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測。
據介紹,定期檢查骨密度是早發現和早診斷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法。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更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增加日光照射,必要時應遵醫囑進行藥物干預。
骨頭已變“脆” 排除骨折危險“點”
對于已經確診的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聯合提示”提出,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化治療,并進行必要的藥物干預,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運動有利于骨質疏松癥的控制,但應視個人情況適當鍛煉,避免運動損傷。同時,運動鍛煉能降低因年老引起的肌肉僵硬,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從而防止跌倒等。
此外,骨質疏松患者還應該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預防跌倒,如:放慢轉身、轉頭、起身、下床速度,避免登高取物,不走過陡的樓梯、臺階和坡道,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濕滑的場所等。
穿合身的衣服,穿合腳、防滑的鞋對于預防摔倒也很重要;還應注意根據身體條件適時選用拐杖、助行器、髖關節保護器等輔助工具;改善居家環境,如安置必要的扶手,去除門檻,地面防滑,改善室內光照,選擇高度合適的家具等,以防止滑倒、絆倒或高處跌落導致的傷害。
專家提醒,一旦發生骨折,應開展骨健康狀況評估,并根據情況進行抗骨質疏松癥治療,同時調整生活方式和減少骨折危險因素,重視防范二次骨折的發生。
骨質疏松癥1分鐘自測
小測試由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提出。回答以下問題可以幫助進行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的自我檢測。若以下問題中任何一項回答為“是”,則表示您為高危人群。

《聯合提示》針對三類人群給予提示:健康人群應珍愛骨骼健康,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在人的全生命周期都應攝入足量鈣、堅持適量室外活動和鍛煉;對骨質疏松高危人群而言,早發現、早診斷是預防骨折的保障,其中包括定期檢查骨密度、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對骨質疏松癥患者而言,應規范治療,積極預防骨折和二次骨折的發生,其中包括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控制、養成良好習慣防跌倒等。
據悉,《聯合提示》由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傷害預防與控制分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與健康分會等7家權威機構聯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