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CT/CT甲癌術后診斷性碘-131全身顯像圖
全身掃描可見頸前區、左側頸部、雙肺、胸椎多發團片狀顯像劑異常濃聚灶;另見左肩部、中腹、左側盆腔顯像劑異常稍濃聚灶;右上腹顯像劑稍濃聚灶;腮腺及頜下腺輕微顯影,胃及腸道生理性顯影;頭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組織未見明顯異常顯像劑濃聚分布
SPECT/CT頸部斷層顯像示頸前氣管左前方、左側鎖骨上區多發攝碘-131功能的腫塊,鄰近氣管稍受壓
SPECT/CT胸部斷層顯像示雙肺彌漫性多發大小不等結節,部分攝取碘-131,考慮肺內多發轉移
左側肩胛骨喙突處、胸8椎體左側附件、腰4椎體右份、左側坐骨多發攝碘-131病灶,同機CT骨質未見異常,考慮多發骨轉移
患者隨后在本院行頸前腫物切除術,術中見頸前多枚腫物,突出皮膚表面,侵犯周圍肌肉,術后病理示:
(甲狀腺腫物)鏡檢組織表面被覆鱗狀上皮,上皮下見腫瘤由密集小管構成,小管單層上皮,細胞核圓形、卵圓形或核形稍不規則,未見核仁或見小核仁,核分裂可見,管腔內見紅染物質填充;腫瘤周圍由增生纖維組織包繞,可見脈管癌栓及包膜侵犯。結合臨床病史,病變符合甲狀腺濾泡癌
63歲女性患者,甲狀腺癌多次手術后2年,發現頸前腫物1年。患者10多年前在當地醫院行手術治療,術后提示甲狀腺癌(具體不詳),2014年因復發在本院行殘余甲狀腺切除術,術后病理示:(右)甲狀腺濾泡增生,浸潤周圍組織,脈管內見癌栓;病變考慮為甲狀腺濾泡癌;術后一直口服優甲樂治療。
期間患者曾于外院行大劑量131碘治療(具體劑量不詳)。2年前患者因頸前腫物在當地醫院再次行手術切除。近1年患者頸前腫物再次出現,并逐漸增大
SPECT/CT 131I全身掃描(131I -WBS)是分化型甲狀腺癌(DTC)術后131I治療前、后一種重要的檢查手段。
治療前診斷性碘掃(DxWBS)有助于在131I治療前探查術后甲狀腺的殘留及可疑轉移灶的攝碘能力,有助于后續131I治療的決策。
目前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ATA等國際指南均指出DxWBS可直接探查并顯示殘余甲狀腺組織及殘存或轉移病灶,同時進行SPECT/CT斷層融合顯像可以彌補平面顯像的不足,直觀顯示病變形態、大小、攝取程度,并借助診斷CT了解病變的精確部位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準確判斷出生理性顯影、放射性污染和病灶之間的關系,對攝碘病灶的識別和定位具有增益作用,有助于為客觀的病情評估提供實時功能影像學依據,決策131I治療及個體化治療劑量實施。
131I治療后顯像(post-treatment whole body scan,RxWBS)常于治療后2~8 d進行,其有助于進一步明確腫瘤攝碘特征,以及診斷劑量未能顯示的病灶,為進一步明確患者分期、決策后續管理方案提供參考依據。